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,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,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!
今天,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:本來是憤青!!!




-暢銷書排行榜
本週排行榜第一名:
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!


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,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,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!
點下面的圖片進去,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!








本來是憤青

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本來是憤青》






    李尚儒:「我沒那個能力改變別人改變世界,

    我只是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坐的位子。」




    什麼樣的動力,讓一個台灣年輕醫生,

    千里迢迢跑到祕魯的貧民區辦學校?

    又是什麼樣的堅持,面對利用志工賺錢的黑心組織,

    他不惜「砍掉重練」,也要捍衛理念?



    這個世界,是值得我們去作夢的。

    「十年後的我是什麼樣子?」



    一個念頭,促使年輕醫生李尚儒投身國際志工,飛向祕魯貧民區,當起英語學校校長。

    在學校,他是「校長兼工友」,每天提著兩大桶水走過長長的上坡路,讓學生有乾淨的水用。



    走著走著,就是兩年半。

    這裡成了他的第二個家,一百多個可愛的孩子,讓他甘願傾注所有的愛。

    他是老師也像哥哥,有時學生們甚至脫口喊他「爸爸」;他成立獎學金資助孩子升學,為聽障的孩子尋找專門學校。



    在這窮困生了根的地方,唯有教育,孩子才可能走出自己的人生。

    發現志工們的愛被當成斂財工具時,他不惜發動革命,創立全新的英語學校。

    這裡的人們教會了他,付出愛是很單純的事,不需要任何條件。



    受他的熱情感染,台灣的年輕志工一個接著一個來,發揮了驚人能量,甚至吸引知名導演吳乙峰前來拍攝「Team Taiwan」的紀錄片。



    ?下醫師的耀眼光環,放棄了世俗的優渥,在這裡用二千五百元過一個月,李尚儒卻甘之如飴,因為他終於看到了多年後,他會愛上的自己!



    本書特色



    ★什麼樣的動力,讓一個台灣年輕醫生,

    千里迢迢跑到祕魯的貧民區辦學校?

    又是什麼樣的堅持,面對利用志工賺錢的黑心組織,

    他不惜「砍掉重練」,也要捍衛理念?

    李尚儒說:「我沒那個能力改變別人改變世界,

    我只是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坐的位子。」















      【國際NGO組織顧問、旅行文學作家】?士瑩專文推薦!



      【作家】王浩威、【微光影像創辦人】吳乙峰、【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執行長】吳榮泉、【作家】李偉文、【聯合勸募協會祕書長】陳文良、【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】陳廷貴、【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理事長】賴勁麟、【海外援助發展工作者】賴樹盛 強力好評!













    夢想怎麼妥協?絕不能妥協!

    喜歡這本書的封面(向美編深深一鞠躬),熱豔豔的紅、冷靜的藍,書名《本來是憤青》五個白色大字毫不保留地浮凸其上,像是你輕輕望一眼,它便要跳出來向你吶喊:「還等什麼?現在出發吧!說你一直想說的話,做你一直想做的事!」徹徹底底呈現了作者李尚儒這名「憤青」的本質。

    也許他本人不認為,但我覺得他是熱情的,當初在台灣不做醫生,決定飛到祕魯去當志工教小朋友英文(還得自己繳報名費),他說「我要嘛就不做,要嘛就做大」。果然,在祕魯那個沒水沒電的貧民社區,他因為待得夠久而成為學校校長,自己修馬桶、做洗手檯,為了讓學生有書唸而奔走爭取獎學金(第一屆還是他自掏腰包資助的),還成立了類似台灣「113」的家暴專線,受惠的不只學生,還擴及家長。

    他也是勇敢堅持的,就像他說「年紀不應該是阻止你去做任何事的藉口」。為了書名討論,他可以寫出一篇小論文來說明;當發現所服務的志工主辦人在賺黑心錢,他乾脆直接把他們「fire」掉,自己另外號召來自世界各國的志工們,新創了一個公益組織,一個台灣人,在祕魯那個台灣人沒幾位的一角。

    褚士瑩在本書的推薦序中寫,尚儒找到了「跟自己的人生和好的方法」。他用他最單純的憤世嫉俗,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位子。(文/寶瓶文化編輯丁小雨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推薦序



      我什麼時候才算長大?◎【國際NGO組織顧問.旅行文學作家】褚士瑩




      在我的眼中,李尚儒做對了一件事,也做錯了一件事(作為這本書的推薦文來說,感覺上很驚悚的起頭)。



      他做錯的是,這件原本十八歲早就該做的事情,我惋惜他為何遲了十年才做。

      在祕魯的山間兩年,看到來來去去來自世界各地的十八歲志工時,無論是獨當一面的,還是媽寶,相信李尚儒一定有很多的感慨,關於獨立自主這件事,十八歲就應該看到的自己,真不該拖到快三十歲才明白,更不應該讓父母「栽培」到七年醫學院畢業才想到要獨立,才決定出發去找自己。



      在看這本書的同時,我希望你和我一起想這個問題:台灣年輕人究竟幾歲才算是大人?



      事實是,開始把自己當作大人看的那一天,才是真正的成人式。



      在我心目中,李尚儒做對的那件事情是,他憂患意識夠強,在夢想還沒有被冷藏之前,趕緊出發去看這個世界,去世界的光譜中尋找自己的位置,找到一個跟自己的人生和好的方法,去定調一個跟這個世界平起平坐的方式。這件事情,很多台灣的年輕人,想著想著逐漸變成台灣的中年人,然後想著想著就變成了台灣的老年人,明明知道重要,卻一輩子都沒有起身去做。



      台灣社會的年輕人晚熟和成年人的幼稚化,是一件讓明眼人都覺得憂心忡忡的事。但更值得擔憂的,是台灣對於專業的食物鏈有一種奇特的邏輯,簡化來說大致上是這樣的:只要可以考上醫學院的人,當然要當醫生,一流人才要當握手術刀的外科醫生,醫美錢賺得多所以不用怕人家閒話,小兒科可以回鄉下開診所也不錯。當不了醫生又當不了官員,才會去當海外志工,去那個什麼非洲、南美洲,從此一輩子跟人生勝利組絕緣。



      「但是那些無國界醫生,不是也是醫生嗎?」

      「那是外國人,民情不一樣。」台灣的家長會嗤之以鼻地說。



      至於那些因為李尚儒終於離開祕魯,走回「正途」到美國念研究所而鬆了一口氣的大人們,你們錯了。因為李尚儒當了兩年的Teacher Li以後,再也不會是你以為你知道的那個Dr. Li了。至於正確答案是什麼,已經不重要了,因為就算他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他的變化還沒有完成,但是李尚儒已經清楚知道自己不要什麼,光是這一點,就已經非常強大了。



      這不是一場海外志工的英雄盛會,也不是一本社會企業的創業指南,只是一個年輕人訴說自己如何學會成長的故事,以及一本寫給父母參考如何學會放手的書。至於這樣的故事,還需要多少個年輕人前仆後繼地來說多少遍,我們才會有終於聽懂的一天,也是我所感到好奇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  規格:平裝
      分級:普級
  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  頁數:288


  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:李尚儒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寶瓶文化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3/12/10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5896546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成人適讀












    本來是憤青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